学院访问学者的牛津随笔系列(四):牛津大学的图书馆之二
时间:2023-04-28
浏览量:
Radcliffe Camera是分布于牛津大学的20多座Bodleian Libraries之一(各学院和研究中心也有自己的图书馆),始建于1737年,由John Radcliffe医生捐赠建于城市中心。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影响,图书馆外观采用了包括希腊柱式、圆顶和雕刻等典型新古典主义元素。被称为’Camera’,是因为’Camera’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“房间”。最初为哲学和自然科学图书馆。后来收藏了大量历史、文学和人文科学书籍。建筑内部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复,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造,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藏书、照明及维护需求。
初来牛津,拿到工作证后我第一时间到Radcliffe Camera,希望借到关于英国国家卫生体系的资料。图书馆地上只有一层,但中央圆顶周围两层环形走廊,两层环形走廊间需走陡峭的铁梯。阅读区大部分书桌中间都有与头齐平的隔板,左右亦有明确界限,前后左右空间宽大。下午1点,阅读区坐满读者。馆内较暗,空气不太流通。地下两层主要为藏书区,也人性化设置了座椅。事先登陆牛津大学的SOLO系统,可检索目标资料(包括图书、杂志、数据库和音像资料)并定位藏书图书馆。
值得一提的是,每人每周有一次机会请求SOLO传送牛津大学购买了版权的图书章节甚至全书扫描件。我求助馆员检索到了想要图书的馆藏号,出版时间都比较老。藏书排列十分有序,根据字母和数字组合,我很快在地下一层Public Health区域找到了图书。借阅时间最长1周。Radcliffe Camera晚上9点才关闭,周末无休。
孙静2023年4月摄于牛津Radcliffe Camera
供稿|孙静
编辑|李雅超
监制|李涛